」 財政大臣薩納克(Rishi Sunak)也為自家首相緩頰:「政府必須在社福支出上扮演嶄新且持續性角色,因此也必須找到新方法來籌措財源。
拜登提出的目標中,希望到2030年時,每年能夠生產30億加侖的永續航空燃料。」加里奧指出,A4A與成員們正努力採取行動與政府合作,希望將這些願景能如期實現。
美國總統拜登(Joe Biden)近兩日接連公布新的氣候變遷政策目標,包含降低航空碳排、2050年讓永續燃料取代傳統燃料,以及逐步提高太陽能發電量,在2050年前讓太陽能供電占全國45%。白宮表示,航空公司現在面臨到環保團體的壓力,要求降低碳足跡,並使用永續航空燃料(SAF)。2030年前目標讓航空業碳排降低兩成 白宮於昨(9)日發布新聞稿指出,航空佔全美交通運輸碳排中的11%,因此這也是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中國主導著太陽能板的供應鏈,但是出於中共統治新疆人權方面的疑慮,美國最近開始限制與中國新疆進行貿易或進口。「要達到目標,相關產業與政府都要共同付出努力。
而要達成目標,代表著企業、政府等需要進行數兆美元的投資,現行煤炭、天然氣與核電所用的電網也需要完全重新改造,需要加上電池與傳輸線等,以讓太陽能供電傳輸的版圖足以擴及整個國家。不過,目前這類型的永續燃料仍然必須與傳統燃料混合使用,未來仍然需要技術上的突破,才能讓永續燃料完全取代傳統燃料發動飛機。語言是我們傳達訊息時的一種手段,不是用來填補空白時間。
透過表情和聲調,讓對方知道你在歡迎他,因此閒聊時,真的不用把場子搞得很熱絡或讓對方開懷大笑,也不需要有技巧的話術或豐富的話題。例如在商談時,你才第一次和對方的負責人見面,卻就立刻想要談生意:「您好,初次見面請多關照。透過閒聊,可以把「我不是你的敵人,我想和你維持良好的關係」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對方。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,是去改變「沉默是壞事」這種觀念。
例如,從最近的車站周邊開始,到對方那裡為止的街景。第一種:不用想著要取悅他人 閒聊的目的,就是在正式進入主題前,創造一個讓彼此都感到輕鬆的氛圍。
上述兩種方法我經常使用,像我姓午堂,這原本就是比較少見的姓氏,因此常常被對方問,有時我會把球再丟回去:「我的姓已經不常見了,沒想到你的也很特別。因此當你遇到沉默的情況,並且開始焦慮時,請先對自己說:「因為對方也沒有話題,所以我不說話也沒關係。例如,你可以試著去問:「對了,今天早上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報導,對你們有沒有造成影響啊?」當對方回答:「還好,應該不至於太嚴重啦」、「這大大影響了我們」,這時我們只需附和「是這樣啊」、「真讓人擔心」,如此一來就能自然對話。相反的,我們也可以把希望對方能向自己提問的內容,放在名片裡,例如自己的故鄉、興趣或家族成員等,把能夠引誘對方主動詢問的誘餌標示在名片上,是許多老闆的慣用手法。
例如,當你第一次和對方見面,在交換名片時,你可以仔細端詳一下對方的名字和住址,如果這個人的名字很特別的話,你就可以說:「你的名字真特別,老家在哪啊?」如果你對名片上的地址很熟悉,也可以說:「其實我以前也曾住在○○車站附近耶。」的話,不但很唐突,還會嚇到對方。細心審視對方所在的大樓外觀,甚至是辦公室內的裝潢和擺設物品等。此外我希望讀者們能了解,會沉默並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,因為如果對方有很多話題想說,彼此就不至於靜默下來,除非對方也不擅長和別人聊天。
第三種:炒熱氣氛得靠共鳴和一些話題 場子炒不起來,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,是因為大家缺乏共同話題、有共鳴的事,所以找出共同話題以及有共鳴的事,就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。文:午堂登紀雄 閒聊,其實難度很高 該如何和別人開心聊天?閒聊對我來說,是難度最高的溝通方式之一。
接著我們來看看,什麼才是內向者該採取的閒聊方式,我將和各位讀者分享我自己的方法。閒聊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,在選擇共事的對象時,人們一般會想找在自己心中留下好印象的人。
如果沒有任何暖場便直接談正事的話,可能會讓對方覺得這個人真冷淡、態度不好,一板一眼又不知變通。還有一種方法,是在前往訪問對象的途中,仔細觀察沿途的景色。第四種:問問題能讓對談更流暢 各位可知道,一般人最喜歡說自己的事情,而且還好為人師。由此可知,在怕生者所學習的溝通技巧中,最重要的莫過於提升提問力。這樣一來,尷尬就會轉變為安靜,只要心情平靜下來,就算對方突然開話題,自己也能以平常心應對。記住,不要一個人唱獨角戲,而是要提供話題切入點,讓對方好開口。
你可能也想問,如果是已經見過面的人,該怎麼找出共同話題和有共鳴的事?那你就需要事前蒐集和對方有關的資料,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找尋有關對方業界的新聞。再說,如果對方有想和我們談的事情,那麼他自然會主動開口,你不用自亂陣腳,找些可能會讓自己扣分的話題來聊。
」然後試著把目光從對方身上移開,看看窗外,讓自己放鬆一下。」就能將對話不斷延續下去。
在對的時間問對的問題,可以得到對方的信賴。接著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產品……。
因此最高明的做法是去問對方問題,如此一來,對方自然就會開口此後,疫苗產業讓「健康」成為其社會主義計畫的主要項目之一,更為古巴帶來外匯收入。古巴的疫苗產業從1980年代開始,就受到古巴政治家卡斯楚(Fidel Castro)的大力支持,投入至少10億美元在疫苗開發。古巴基因工程和生物科技中心的前研究員Amilcar Perez-Riverol認為:「古巴必須處理最大的批評:臨床試驗結果從來沒有在科學期刊上出版」。
根據《路透社》報導,古巴疫苗的國營製造商芬萊研究所(Finlay Institute)指出,該疫苗在未成年人身上的臨床試驗顯示,這是一款安全的疫苗,而且引發的免疫反應比成人更強。「如果阿布達拉疫苗的生產商已經完成三期臨床試驗,我認為用透明的方式來公布數據是很重要的,這能讓科學界評估這些資訊」PAHO的副理Jarbas Barbosa表示。
除了這兩款疫苗以外,古巴還有Soberana 1、Soberana Plus和Mambisa等3款候選疫苗,也全都是使用次蛋白技術。《法新社》指出,古巴的新學期在週一展開,但當地大多數家庭沒有網路,只能透過電視節目來進行遠距教學。
為了因應嚴峻的疫情、以及Delta變異株所帶來的影響,並在11月的旅遊季開始前控制COVID-19疫情,古巴預計在12月以前達到90%以上的接種率,其中一個計畫就是針對兒童,在社區中的醫療機構廣泛進行疫苗接種。因此,古巴人非常希望能夠讓孩子重返學校上課。
駐拉丁美洲的自由記者路克‧泰勒(Luke Taylor)日前刊載在《英國醫學期刊》(BMJ Journals)的文章指出,核准機構的報告顯示,阿布達拉疫苗在接種3劑後,效力達到92%,古巴在7月9日緊急授權阿布達拉疫苗,並成為第1個成功開發COVID-19疫苗的拉丁美洲國家。國內授權至今未向外公布數據 然而,這兩款疫苗都還沒經過國際科學的認證,目前正在等待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核准。長達數十年的「疫苗外交」 古巴的「疫苗外交」並不只發生在COVID-19疫情期間,泰勒的文章提到,古巴每年向40多個國家出口數億劑的疫苗,種類包含白喉、麻疹、百日咳等等。如今古巴在國內大規模接種疫苗,泰勒日前表示,古巴很可能成為第一個用自己的疫苗,來達到群體免疫的國家。
在這次COVID-19疫情下,委內瑞拉6月24日成為第一個接受古巴疫苗的國家,該國處在疫苗稀缺的情況,卻幾乎沒有人想打古巴疫苗、或者對其猶豫不決。雖然比例有所下降,但古巴仍是世界上每10萬人染疫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。
此外,古巴多數學校從2020年3月大流行起就宣佈關閉,去年底重新開放幾週後又於1月再度關閉。古巴是全球第1個為2歲幼兒接種疫苗的國家,《法新社》報導,目前還有幾個國家為12歲以上的兒童接種疫苗,有些則正在進行人體試驗。
儘管如此,泰勒指出,古巴正和阿根廷、墨西哥和牙買加等國討論交易疫苗的可能,其輸出疫苗計劃所涉及的大部分地區,都在面臨疫苗短缺和大規模的疫情爆發。雖然中國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委內瑞拉等國家,已經宣布將計畫替幼兒接種,但古巴是第一個開始執行的。